如果你对百度的印象还停留在PC时代的搜索引擎巨头,那你可能需要补补课了。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集团共同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并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给这家新公司。近期,百度CEO李彦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吉利合作的首款车型将集成百度最先进自动驾驶技术和AI能力,预计最迟于2024年问世。

相比此前引起整个行业关注,但至今未能找合作伙伴(代工厂)的苹果,以及多次强调不造车,只聚焦ICT技术的华为,百度汽车或许离我们更近,也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人工智能的时代就要来临,或者说它已经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AI时代,汽车是万物互联的一个重要载体。相比传统车企巨头以及在资本市场风卷残云的新造车企业,“软硬通吃”的科技巨头更有可能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玩家。比如成立于1998年的谷歌,最初的业务核心是搜索引擎,然后根据Mobile first战略推出了移动互联时代的Andriod操作系统。如今,谷歌正围绕AI生态型公司的战略定位,实施面对AI时代的软硬一体化突围。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的长远目标,谷歌正逐渐完成从芯片到系统,再到智能硬件及智能汽车的全面布局。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机会与苹果、谷歌分庭抗礼的中国公司,目前来看大概只有百度与华为。在这二者之间进行比较有些困难,但管中窥豹也可洞若观火。一方面,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多年,与多家传统汽车巨头进行了合作,拥有庞大的数据积累,并且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落地。另一方面,百度拥有非常明显的生态优势。

以往,专注于某一个单一的商品或领域,便有机会让一家公司实现突围。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单兵爆破的模式已然行不通。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核心优势便是“全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逻辑来理解百度的布局,芯片提供底层的硬件算力,智能助手是软件集成,百度大脑提供智能输出单元,Apollo是终端场景。放眼国内,没有一家科技公司可以做到如此全面的布局。

百度2020财年业绩报告公布之后,李彦宏在电话会议上提到,智能云、智能驾驶及智能助手、移动生态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增长引擎。在2017年“All in AI”之后,如今百度几乎将全部身家押注在智能汽车领域。百度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维持在15%以上,大部分都用于AI技术,而这其中最为“烧钱”的无疑是智能汽车的相关领域。

2020年12月,在第二届Apollo生态大会上,百度展示了智能交通、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发布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及纯视觉感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产品。大会结束之后,投资女皇凯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旗下的ARK基金开始建仓百度,而百度也是ARK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在智能座舱领域,Apollo已经与超过70家车企、600多款车型展开合作,实现超过100万台的小度车载OS前装量产搭载,在2020年智能新车市场中占比第一。到2023年,预计搭载Apollo智能车联的汽车将超1亿辆。在高精地图领域,Apollo蝉联市占率第一名多年,是本田、广汽、长城、北汽、蔚来、威马等头部车企的选择。

在智能驾驶方面,Apollo智驾已开启大规模量产,并与多家车企展开合作。百度与伟创力、赛灵思合作研发的自动驾驶ACU计算平台,已率先应用到威马W6所搭载的AVP自主泊车系统中。该车能够实现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将会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上市。未来3-5年,Apollo智驾产品预计前装量产搭载100万台。

目前,Apollo拥有超过500辆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全球近30个城市进行开放道路测试,总测试里程超过700万公里,获得专利数超过2900件。在美国加州获得开放道路无人驾驶测试许可的众多企业中,百度的MPI值(无人工干预行驶的平均里程数)位居第一。截至2020年12月,Apollo robotaxi及robobus已接待超过21万名乘客,并在国内累计获得199张测试牌照。

在智能交通领域,百度在去年4月发布了“ACE交通引擎”,这是全球第一个车路行一体化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国内近20个城市开展落地实践。在广州,百度现已完成智能交通项目的第一阶段,包括部署Apollo V2X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和全球首个服务多元出行的自动驾驶平台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覆盖广州市黄埔区共102个交叉路口。

相比传统车企以及其他科技巨头,百度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优势在于底层算法、高精度地图、无人驾驶测试数据以及Apollo生态的一体式融合。当大部分公司还在摩拳擦掌的时候,百度的智能驾驶已临近商业化拐点。而且,百度的硬件部分也在快速补强。

缺“芯”之风,起于青萍之末。电动车的普及,推动了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了车载芯片的需求。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汽车市场缺“芯”的情况愈演愈烈,芯片已经成为发展智能汽车的一大软肋。有分析认为,车载芯片的旺盛需求将改变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在百度的AI战略中,芯片也是核心之一。不久前,百度宣布旗下的昆仑芯片完成了独立融资协议的签署,投后估值约130亿人民币。

百度在2018年正式发布昆仑芯片,昆仑1于2020年实现量产,目前累计出货超过2万片,应用在百度搜索引擎和百度智能云生态伙伴等“人工智能+”场景。2019年7月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鸿鹄语音芯片则是一款专用芯片,面对的是智能家居语音交互、智能车载语音交互、以及智能物联等场景。智能音箱小度就是搭载了鸿鹄芯片,出货量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位列全球第三。

在去年9月份举办的百度世界2020大会上,百度发布了采用7nm工艺的昆仑2芯片。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中,百度首次公布了昆仑芯片的进展:主要应用于搜索、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等业务领域的昆仑芯片2即将量产,其性能相比昆仑1提升了3倍。目前,国内能够与英伟达这样的国际巨头抗衡的,只有百度、华为和寒武纪。有业内人士认为,昆仑2不但可以为百度的AI战略提供算力上的支撑,还将在智能汽车领域扮演关键角色。

虽然在传统领域,百度已经掉队BAT。但在智能汽车领域,最终模式一定是生态的对决,而这也是百度重新崛起的机会。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百度的合作伙伴是吉利。我们抛开研发费用超过180亿的SEA浩瀚平台到底如何不谈,作为自主品牌销量一哥的吉利,在产业链、成本管理、品控方面等生产制造环节有着非常成熟的体系力。对于百度汽车而言,这也是一种隐形的财富。

在智能汽车领域,百度可以说是蓄力已久。一旦“出山”,或许会改变整个行业的打法。诚然,谷歌自2009年便启动了自动驾驶项目,至今仍未能实现商业化落地。由此可见,百度想要在这条赛道上脱颖而出也绝非易事。但至少在笔者看来,相比苹果汽车,百度汽车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