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广西南宁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事故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随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关于这起事故的原因猜测,有一种可能性被大家广泛传播。

很多网友表示失控原因系驾驶员拔掉码表驾驶所致,因为拔掉码表之后车辆的刹车系统、ABS、ESP以及HAC等系统都会失灵。虽然网友拿出了很多证据表明了这种原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在没有官方调查结果出炉之前,这一切都还只是大家的猜测。

而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主题并不是这件事,而是这件事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的一些关于汽车的问题。为什么拔掉码表之后车辆就会失控?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以为的汽车并没有“四个轮子+车壳”这么简单。

在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汽车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例如汽车芯片,这也就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重点。

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报道已经在说明因车载半导体的严重短缺而造成的“芯片”危机,导致全球多家车企停产的问题。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不断扩张,近段时间又有多家车企因为车载半导体的短缺而造成停产或减产,例如大众、戴姆勒、福特、奥迪、丰田等等车企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01

汽车芯片有多重要?

那么,这个小小的“汽车芯片”对于一辆车来说真的如此重要吗?其实简单点来讲,汽车芯片对于一辆车而言,就相当于我们人类的“大脑”,它几乎控制着整辆车的所有“行为”。

尤其是现如今这个汽车都在迈向智能化、自动驾驶、数字化和电气化的时代,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引入,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大,汽车芯片对于一辆汽车变得尤为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胎压监测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实现车辆的这一功能,就需要一个单独的芯片来支持它完成这项监测任务。

所以现在即使一辆普通的汽车,它的芯片数量就已经达到了40多种,更别说那些纯电动汽车或者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了。

有些超豪华车型的芯片数量更是达到了上百个,如果有一个芯片短缺,那么整辆车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

02

生产汽车芯片有多难?

相信看到这里就会有人说了,汽车芯片既然这么短缺那就多生产呗?且不提现如今因疫情问题导致的半导体生产受限问题,就说说汽车芯片的生产难度,看完估计你就知道为什么这玩意会如此短缺了。

其实芯片也是分等级的,四个等级分别是军工级、汽车级、工业级和商业级,芯片的级别不同,它的使用场景不同,对于芯片的要求更是不同。

例如咱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的手机,看似非常复杂的手机,它所使用的芯片也仅为商业级,也就是最低的一级,可想而知汽车对于芯片的要求有多高了。

商用级芯片在生产时只要考虑性能、功耗和成本三个维度就够了,但是汽车级芯片除了要考虑这三个维度还要考虑信息安全、功能安全和长效性。

所以如果你拿商业级和汽车级的半导体要求规格做比较,就可以发现汽车级芯片的要求有多高了。它要保证在温度为-40℃-175℃、95%的湿度、50G的激烈震动等等条件下可以有20年的寿命,而商业级芯片只需要在0℃-125℃、40%-80%的温度、5G的激烈震动等等条件下有10年寿命就够了。

并且车载半导体的“不良率”必须为0,手机如果出现死机或者其他问题,顶多重启一下就好了,但是如果一辆汽车的某些重要部件突然“死机”,那面临的后果就非常严重,就像开篇说的那辆失控的汽车或其他失控现象。

03

国产汽车芯片的窘境

就目前国内的汽车现状而言,车载半导体对自主品牌而言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虽然现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了,同时也是汽车产量大国,但国内在全球汽车芯片领域却没有一席之地。

先来看一些数据,目前在全球车载半导体的前十大厂商中,主要有恩智浦、英飞凌、瑞萨、意法半导体等企业,但基本上是看不到中国的厂商。

而国产芯片厂商在汽车芯片行业中大概只有3%到5%的份额,并且这部分还主要集中在非核心芯片领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2019年,国内的车载芯片进口率达到了90%。目前国内也就比亚迪在纯电动汽车芯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它是全球唯一拥有IGBT芯片生产能力的车企。

目前比亚迪集团旗下的”比亚迪半导体“已经开发到了车规等级MCU,并且目前比亚迪IGBT芯片硅片的产能每月可以达到 10 万片,年供应新能源汽车数量高达120 万辆。

但是除了比亚迪之外,并且也仅限于纯电动汽车领域,其他车企目前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半导体技术。所以国内目前很多车企已经开始面临“被加价”行为,尤其是那些在车载半导体上严重依赖欧美供应商的自主品牌,面临15%的芯片加价行为也只能“忍着”。

04

对消费者的影响

其实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芯片短缺预警,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汽车芯片短缺对于终端的影响还没有特别明显。但这并不代表它真的没有影响,尤其是一些车企的部分配置车型或者新车型,已经出现了推迟交付或者预订延退等情况。

再有一个就是部分车企因为芯片供应不足或者芯片价格上涨,而导致终端的优惠幅度降低或者价格浮动,所以目前部分地区可以发现一些原本优惠幅度较大的车型出现了优惠降幅甚至取消优惠现象。

当然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大可不必惊慌,只要是有担当的车企就不会为了保证产量而降低芯片的质量。但也不排除一些没有责任感的小车企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来,所以大家为了安全还是尽量选择一些靠谱的汽车大品牌。

汽车芯片问题算是为自主品牌提了个醒,作为自主品牌如果想要突破瓶颈,就必须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做出更多的投入,而不是只研究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花里胡哨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