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汽车,所以关注汽车,看到"华晨汽车事件"时,如鲠在喉,国产当自强,无论是芯片还是汽车。

回想起2001年宝马与华晨汽车的合作,这在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当时华晨并非是国内拔尖的汽车企业。表面看来是华晨汽车名利双收,但其实为了与宝马合作,华晨汽车在管理和财务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退让。在华晨汽车看来,"骑着"宝马可以让自家品牌快速发展,但宝马岂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轻易外传。2018年国家政策改变,宝马随即购回与华晨汽车合作公司的25%股份,此时掌握华晨宝马75%股份的宝马公司已彻底将华晨汽车沦为自己的车辆加工厂。

其实无论是宝马与华晨合作,还是大众与一汽合作,再到现在奔驰与吉利合作,外商争的是国内的汽车市场份额。可以从每年国内的车辆销量数据看出端倪,但随着长城,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被稀释,比如韩国的现代、起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也许再过几年,就可以彻底地跟他们说"撒扬娜拉"了。

华晨不是没想过做好自己的品牌,但在华晨看来,造车即是拼车,请来国际级别的设计师,买来先进的发动机,拼出的高价车消费者并不买账,销量可想而知,如今华晨中华生产的轿车骏捷、尊驰、酷宝早已停产,国内suv热潮时,华晨中华也相继推出了中华V3、V5、V7,但这时候哈弗已崛起,最后只剩元老级车型华晨金杯每月几千台的销量续命。

缺乏研发投入是华晨汽车走到今天的结果。曾经身处同样境地的一汽和上汽早已意识到过度的依赖外商最终的结果就是沦为外商的车辆加工厂,所以一汽和上汽都在加大自主研发能力,无论是红旗还是五菱,他们的成长有目共睹。

国产发动机和变速箱就和"芯片"一样,我们的技术一直被外商掐着脖子。相信宾利12缸发动机制造过程和宝马4缸发动机制造过程的视频很多车迷都看过,"打铁还得自身硬",可我们缺少的正是打铁的锤子,制造发动机的机床,这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日德领先我们好多年,而且他们的机床一般只卖给本国的企业,尽管自主品牌生产出自己的发动机,但是很多零配件都要进口,因为很多的制造工艺达不到要求。尽管有人说,我们能制造发动机,但没有先进的机床、耐高温材料、制造工艺,发动机的寿命就会大打折扣。

写这篇文章也不是对华晨汽车落井下石,只是喜欢汽车,也想让国产品牌做得更好,也只有国产车提高自己的技术,打破外商的技术垄断,才能换来真正的平等合作。#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