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进入2021年以来,娱乐圈的“瓜”接连吃个不停。而近日,又有许多当红偶像的“恋情”接连“被曝光”。在娱乐八卦媒体忙着不断告诫提醒吃瓜群众:三观不能跟着五官走,眼见不一定为实时,汽车圈一定会回想到,一贯以严肃专业著称的汽车媒体,反手给吃瓜群众送上的一个大瓜,并“谆谆善诱”:你看到的就是真实答案。

没错,这就是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的《日系销量王对撞德系家用车,碰撞结果太尴尬了》的视频。某知名汽车媒体节目做了一场速腾与卡罗拉的对撞测试,充分迎合了吃瓜群众争论已久的德系与日系哪个更安全、更厉害的热点话题。

由于卡罗拉碰撞后“看上去”变形更大,节目判定“速腾完胜”。不仅如此,节目还多次强调这次碰撞测试是大众MQB和丰田TNGA的全球首撞,有意无意将其等同于大众与丰田两大巨头的造车实力对决。但可惜,在专业人士眼中,这场碰撞测试更像是节目和背后平台为了博眼球、赚流量的公关营销之举。

客观性从何而来?

首先,请认真思考一下,两车实车碰撞这样充分满足吃瓜群众期待的测试,为何在专业测试机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节目组看来,速腾与卡罗拉的对撞测试为的是与德系与日系谁更安全的热点话题上靠,因为这样的测试目的极具煽动性且容易引发争议,节目也就有了更多流量。

为了让节目看上去更有说服力,节目组做了不少看上去非常符合大家预期的努力:碰撞测试场地选在正规汽车产品测试机构进行,测试项目采用的也是国内外专业机构中最严苛的,还有碰撞测试假人、碰撞后车身拆解等专业测试机构的常规操作。

但这仅仅是“看上去”的公平公正,因为从专业角度看,两车实车碰撞根本就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稍微对中汽研C-NCAP、中保研C-IASA等专业测试机构的汽车安全碰撞测试有所了解,大家会发现根本找不到两车对撞这样的“名场面”,原因就是为了控制“变量”。

评价汽车安全是非常专业和高度严谨的事,为了保证测试的公平公正,中外专业测试机构都想方设法控制测试变量,尽量让所有测试车辆都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安全碰撞测试。

而在碰撞测试中,车型的体积、尺寸、重量,都是影响碰撞结果的重要因素。就如拿尺寸更大、自重也更重的MPV或SUV车型来和轿车碰撞,结果肯定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回归到这场引发争议的碰撞测试,尽管节目中主持人多次表示两车同级别、自重相当,但其实,速腾车身尺寸比卡罗拉大了一圈,达到A+级别,自重也比卡罗拉重了45公斤。

千万别小看这不到50公斤的自重差异。在高速状态下,一粒石子都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更别论铁皮包裹的车辆。因此,速腾对撞卡罗拉的这场碰撞测试,仅仅说明了车身尺寸更大、自重更重的车,在发生碰撞时冲击力更大这样的物理学常识。

误导性结论从何得出?

其次,节目组多次强调卡罗拉变形更大,也因此得出速腾完胜的结论。都2021年了,我们对于汽车安全的认知也早该更新了,要是继续相信汽车耐撞=更安全这样的陈词旧调,还不如去相信明星精心包装的人设。

毫无疑问,汽车安全的重点是人不是车,不能以车的变形大小、受损程度,等同于碰撞事故事故中人的安全程度。中外汽车专业测试机构对于汽车安全的评价,从来没有看一下碰撞后车辆变形程度就下结论这样主观随意的操作。

而车辆溃缩程度、乘员空间的变形程度、测试假人的情况、主被动安全配置如安全气囊的实际表现,都是中外汽车专业测试机构在评价汽车安全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会根据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对不同指标进行打分,以客观数据说话。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速腾与卡罗拉的这场碰撞测试,正好说明了德系车与日系车两大汽车派别在汽车安全上不同的思路。

就汽车安全理念而言,德系车偏进攻型,更注重通过加强车身结构,减少碰撞时变形的方式来保障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碰撞的速腾就是25%偏置碰撞的“加强版本”。而日系车则偏防御型,更倾向于通过车辆的“变形吸能”和减缓冲击等设计,来保护驾乘人员。

这就导致即便是同等级别车型的碰撞,日系车的整体结构看上也会更“惨”。但在其他数据说明的情况下,如车内假人数据,看上去“更惨”或许代表着车内乘员更安全。

速腾与卡罗拉的这场实车碰撞测试,为双车64公里/小时的50%偏置碰撞。即两车均以64公里/小时的速度、50%的重叠率(驾驶员侧)完成正面对撞。

如此高速的碰撞下,碰撞后车辆变形程度的大小,其实并不影响报废的最终结果。要关注的重点是能不能保障车内人员安全。而要了解车内人员的安全情况,则要看车内测试假人的情况。

但节目的迷之操作是,在没有车辆形变数据、车辆入侵量数据、气囊的保护状态、假人状态等客观数据的情况下,一直强调看车辆的变形程度,并以此就判定速腾完胜。这样的做法,和网络上仅凭交通事故图片,就草率认定“豪车撞不过老年代步车”的键盘侠们,本质上有何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