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序:解析四大合资车系特点之前,首选需要说明这些品牌的本土车型,与合资生产车型是截然不同的。即使车辆的命名相同但使用的技术却有代差,描述的直白一些则是将相对落后的技术用于合资车辆,主流选项的技术与品控水平是不够理想的。

原因其实非常容易分析,合资模式是外企提供技术,并且主导车辆的研发与制造体系的打造;合资另一方则主要负责生产具体细节,市场营销以及资金厂房的供应等等,两方在话语权方面并不对等,那么车辆的品质就要看外企的态度了,然而结果必然不会理想。

01德系

大众奥迪奔驰汽车宝马汽车这四大品牌应当是知名度与销量均最高的存在了,而且也都是德系汽车的标杆。但是其主流车型严格上均无法基于好评,比如大众汽车以MQB平台打造的诸多车辆,诸如朗逸宝来、速腾领域、迈腾帕萨特以及很多SUV,这些车在车身结构用料方面的水平之差是有目共睹的。

「CSASI·中保研」对迈帕与途观L等车进行了碰撞测试,结果全部得到了差评;在车辆安全方面都做不到高水平的汽车,其综合品质又能如何呢?

技术水平:大众奥迪两大品牌使用的发动机并不理想,参考级别更高的奥迪汽车;其≤2.0T选项甚至还有380Tsi低标准机型,动力储备低至140kw/350N·m的发动机,其实在13/15万区间的国产汽车中都已经很少见了。

EA211平台打造的280Tsi发动机是缩水版,110kw/250N·m的动力储备尚可,但1750-3000rpm维持峰值扭矩的增压器就显得效率很低了。重点是主力车型(涵盖奥迪)与该发动机匹配的变速箱,至今仍以DQ200型号的干式双离合为主,这在其他车系中是非常罕见的。

尴尬现实:大众奥迪汽车在北美销售的同款车型,首先发动机是没有进行动力缩水的,同时还是提供中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选项,重点是奥迪的价格都比同级合资品牌的大众汽车低。

而且北美版本的大众汽车甚至给捷达都匹配了8AT手自一体变速箱,然而合资迈腾帕萨特的1.4T都还在用DQ200,很显然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不过出现这种差异对待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欧洲反华的中心正是德国,这些车企怎么可能拿出优秀的产品,面对其排斥的用户呢?

宝马汽车的水平究竟如何,如果撇开这个寓意美好的命名,称呼其原名「巴依尔」的话,相信该品牌的汽车并不会有什么非常理想的评价。性能与操控是宝马汽车的卖点,操控方面确实有些可圈可点之处,这点是要比奥迪更能给出好评的。

但是在内燃机技术方面无法给出好评,比如330iM标准的2.0T发动机,在量产汽车中就找不到不烧机油的车辆,高性能建立在质量差的基础上应该如何评价呢?想要质量稳定只能选择25li这种水平机器,然而水平相当的竞品车辆(合资汽车)的价格可以低一半,很显然这是德系汽车强大营销带来的结果,德系汽车有高端的价格却没有高级的品质,说白了只是贵而已。

奔驰汽车的水平如何无需评价了,因为梅奔退出了北汽德奔的合资公司,至此似乎没有使用奔驰主品牌的合资企业了。曾经生产MPV的福建奔驰前期被北奔收购,早期使用戴姆勒奔驰技术的北方奔驰重卡也已经更名,冷门的亚星奔驰等品牌早期消失。

所以奔驰汽车基本算是败北了,后期会有什么动作目前不得而知;只是在德系汽车的真实水平逐渐被看清,同时国产汽车的技术水平与产品定位不断冲高,这些都会对德系汽车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样的评价不用以为是盲目自大,戴姆勒与比亚迪合资成立的腾势汽车,在奔驰渠道销售但使用的技术均为比亚迪提供,这些“工匠大牌”似乎是黔驴技穷了。

02日系

日系汽车显然是无法给出好评的,这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撇开日本反华的因素也是不会改变的。首先丰田日产两大品牌的汽车并不节油,使用的低转速扭矩爆发力极其差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甚至还有用多点电喷的低燃效技术;在涡轮增压时代还认为这种NA机型能够结构,用反科学评价是最客气的了,准确的评价应当是“反智”。

「日系汽车不节油,省油的是日系车主」,这样的评价是合理的,≥2000rpm都会被认定为高转速,以这种驾驶风格蹬自行车都能省米饭。当然有些并非用高端材料进行轻量化,但是在车身结构方面减重的车辆也是可以相对节油的。

重点:无级变速器是日系汽车的硬伤,这种机器唯一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而缺点却有换挡结构(锥轮钢带)的耐用性能过差,无法离合器导致滑行阶段出现拖拽感,低温冷启动因变速箱油流动性差,不得不原地加热油液后才能正常换挡。

这些缺点会严重影响的车辆的使用体验与便利性,重点是后期的维修与更换总成的潜在成本很高,磨损严重后的打滑丢转也会影响车辆的耗油量与动力表现,这些车是无法给出任何好评的。尤其是那些实际价值仅为10万级,但是价格却定在20/30万区间的汽车,比如凯美瑞亚洲龙ES200,以及奇骏之流。至于质量如果不是选择性无视的话,丰田与日产之差“有口皆碑”。

本田汽车相对另类一些,发动机以涡轮增压技术为主;但是L15系列发动机装备的太多汽车,似乎联系多代车型都有“机油增多”的问题,最新款车辆也是不例外的。而在变速箱方面同样以CVT为主,这些车如果不是依靠强大的营销,想要有什么销量也是痴人说梦。

双擎技术以丰田和本田最具代表性,ECVT机型实际是控制成本的低端机型,机器集成发电电机和驱动电机,以横置结构与发动机匹配。这种设定会限制电驱系统的功率,匹配低成本的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环发动机会进一步降低车辆性能;在没有性能的前提下,想要节油自然还是要保守的驾驶,所以这种技术也只适合定位快销车,其量产双擎车辆的价值实际很低。

03美系

美系汽车从技术角度分析可以给出部分车辆好评,当然这一海盗国家是反华的核心,“美·日·德”包括法国非常像是「21世纪的邪恶轴心」;在各个技术领域都是不能看到中国制造崛起的,所以很多盲目吹捧这些合资品牌的ID,个人认为是有别有深意的。

话归正题:福特汽车能给出好评的车辆并不多,福睿斯与福克斯只能差评,三缸动力是绝对的技术倒退,在四缸发动机可以将排量(耗油量)做到与小排三缸机相同的前提下,使用这种机器只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而已。

锐际能给出的是中评,动力表现相当不错,但是主力版本的变速箱没有手自一体挡位,同时设计水平真的是相当的糟糕。所以这台车只能说存在品牌偏好的用户可以考虑,如预算充足则可以选择锐界。

福特锐界的亮点主要在于设计水平良好,使用锐际同款发动机也有不错的性能;缺点则是相同的8AT问题,其次则是发动机的设计仍旧有美系汽车“简单粗暴”的风格,过于追求性能却忽略了对油耗的控制,与通用汽车相比是差一些的。

林肯汽车是福特旗下的高端品牌,然而主力轿车车型早已没有高端选项了;比如MKZ和林肯大陆都使用前置前驱平台,仅此一点就是输的很彻底了。同时发动机是与福特相同或相当的机型,变速箱却使用了级别更低的6AT手自一体,这些车缺少性价比。

通用汽车有不少车辆可以给出好评,比如迈锐宝XL、君越、探界者、开拓者,以及凯迪拉克系列的轿车。这些车的共同点有两点,其一为发动机都使用LSY-2.0T机型,技术亮点为智能变缸和气门半开的节油技术;装备这台机器的通用汽车与同级竞品对比,可以说油耗都要更低一些(相比德系&日系)。

变速箱则是以6T40-6AT&6T45-9AT为主,双离合和CVT选项都基本淘汰了,所以主力车型倒是显得有些诚意。通用汽车公司比较能看的明白格局,其欧洲工厂已经关停多家,北美本土市场的下滑程度几乎难以预测了,想要生存则只能借助中国汽车市场。

所以通用才会有“以价换量”的方式求生存,单纯讨论车辆品质确实有领先优势;毕竟日系车企是美系车企的二线技术养出来的,欧洲车企曾经是以北美汽车为标杆,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总结:合资车系中的品质选项仅存通用和福特汽车的少数汽车,欧系车辆要选择真正高端的高价车才由机会感受到品质,日系汽车有能够把低端车包装成高端车销售的能力,法系汽车雷诺退场且PSA基本等待退场,这些车的水平如何自己去感受吧。

如果注意观察近几年车市的动态,应该可以发现国产汽车在不断的冲高,合资汽车主要依靠低价快销车生存;这种格局的变化已经预示了合资品牌主导车市的时代即将技术,自主品牌至少有五强可以抗衡竞争企业,核心国产汽车技术的进步速度与程度会带来很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