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日前发布了9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零售市场销量达到了191万辆,同比去年增长了7.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市已经连续3个月实现了8%左右的高速增长,创下了近两年来的最高增速。按照过去几年的销量走势经验来看,2020年接下来的70多天零售与批发销量还会有小幅度的上扬,即便如此,2018年后连续三年的车市下行走势格局依然无法改变,将2020年广义乘用车同比下滑控制在10%以内会成为努力的方向。

既然2020年车市格局已成定数,从国内与国际汽车市场宏观层面来看,接下来的70多天车市发力的方向会不会奠定明年车市的基调?

国内汽车市场持续回暖是怎样推动的?

如果一定要给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给出几个关键词,我想"疫情"与"调整"是绕不开的。

疫情从1月份爆发到3、4月份之后的复工复产,中国车市的V字型反弹走势足以令全球车市羡慕,尽管总体反弹力度不及2016年、2017年中国车市的高光时刻,在政府、车企、供应商、经销商等多方努力下,9月份创下了近两年来的最高增速,这对于一个疫情后进入恢复期的汽车市场而言实属不易。

先说疫情,乘联会认为,当下大家最为关心的疫情二次爆发问题,尽管在国外部分地区确实已经出现苗头,但国内的整体经济形势依然是平稳可控的,居民消费信心正在逐步回暖,接下来的70多天,值得期待。

从今年的成都车展开始,汽车行业的展会不断,北京车展刚刚结束,武汉车展正在举行,国际国内不同等级的车展不断,对于集客和人气的拉升作用还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经销商层面的市场反馈非常积极,我们近期走访了全国多家4S店,总体上进店量相对上半年增加明显,尤其是头部自主品牌销售终端的部分车型还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比如最近上市的领克05,购车还需要排期。

再说调整,车市的回暖与国内政策的积极推动密不可分。疫情爆发后一个月不到,商务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工信部在2月24日印发的《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并迅速公布,明确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除了中央各部委公布的政策之外,地方政府亦是积极在汽车市场给予支撑,最新的是10月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也是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政策之一。公布的12条措施中包括实施乘用车购置补贴,对消费者在明年3月31日前购买省内企业生产并在省内销售、省内上牌落户的乘用车,按销售价格(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价格)的3%给予补贴;明确支持整车、零部件等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展会、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更新公共领域用车、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培养特色消费市场、简化购车交易环节、优化停车管理、用好汽车金融等等直接性支持措施,已经快速形成市场效应。

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促进消费态度明确,经销商层面的库存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缩短发车周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汽车金融方案等等也激发了汽车零售市场的潜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疫情之后,人民币持续升值让合资企业的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促销势能变大,合资企业销售变能力加强,随之带动的是渠道整体库存水平的降低,库存结构的优化大大改善了车企的现金流。

另外,在新能源产品方面,北京、深圳等限号城市进一步解绑放号,比如北京又增加了两万张号牌投放,预计接下来新能源车也会进入发力周期,新能源车的增长,造车新势力未来的活跃度也会加强。

中国车市"避风港"作用会改变跨国车企的策略?

目前全球依然在疫情的阴影之中,对于国际汽车市场而言,中国车市无疑是抵御风险的避风港,已经有众多车企将战略重心向中国市场转移,改变策略后的跨国公司会给中国市场带来什么?

9月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在202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演讲中宣布到2024年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携手合资企业伙伴在中国电动出行领域投资150亿欧元!接近占据了大众汽车集团同期在全球电动出行领域总投资的1/3,同时包括10月份亮相的ID.车型,2025年前大众计划向中国用户交付150万辆新能源车型,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战略投放力度。

不仅仅是大众中国,特斯拉自去年在美国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免收费政策福利被收回后,就已经决定加大中国市场的发展投资力度,疫情后MODEL3标准续航从30多万经过六次下调降至24.99万便是最好的证明,马斯克说3年左右MODEL3标准续航将会降至2.5万美金,折合人民币不足18万。特斯拉给中国新能源市场将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可想而知,它将不再是只鲢鱼而更像是一只鲨鱼。

疫情影响,今年中国新能源销量与欧洲市场形成了拉锯战,由保持全球份额的50%左右变为7-8月份的41%,此时欧洲市场份额则为44%,中国在新能源市场已经初步实现了弯道超车,欧美新能源车型进入中国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升级。

除此之外,宝马今年直接在中国成立了宝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奔驰新车在北京顺义和亦庄正式投产,欧美汽车巨头纷纷加大了对华的实际投资力度,相信不仅仅是疫情的影响,而是看重了中国稳健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

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是,跨国车企在华的投资愿望将被放大,无论是研发、制造还是渠道、车型都将远超疫情前的投资投放力度,对中国汽车市场而言,除了进一步加快对国际市场的对接外,自主品牌怎样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将会是关注的核心之一。

写在最后:

如此复杂的背景之下,2021年中国车市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基调?2020年最后的70多天很多答案将日渐清晰,无论是政策的延续性还是车展等终端销售刺激推动作用,还是跨国车企在华加大投资投放力度,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将会是一个调整年。一方面疫情还未结束,消费拉动还需要注入足够的市场信心,一方面宏观政策释放落地后,对终端的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再就是接下来将会迎来中国加入WTO后的又一次投资高潮,中国自主品牌在跨国车企的"穷追猛打"之下将如何应战……这些将会不会是明年车市的主基调尚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中国车市依然是风起云涌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