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9年12月9日。

意见稿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期为2021到2035年。

发展愿景为,力争经过十五年的持续努力,让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我国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从2012年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产销量、保有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

电动化跻身世界前列,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共享化应用市场孕育兴起,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

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正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势头,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方面,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子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应体系,进而形成“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的同时,在关键零部件技术上进行突破。

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及了三大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包括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实施智能网络技术创新工程和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

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发展。

让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政策及经济性手段,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新能源汽车与交通的融合发展。

我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和出行服务企业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精准匹配个体出行需求,构建“出行即服务”新型交通出行服务模式。

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的融合发展。

加强互联互通和信息交互,以无线通信、定位导航等技术为支撑,推动车辆与道路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广泛互联和数据交互。

以数据为纽带,让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智能信息交换、共享的对象,包括行人、其他车辆、道路及其附属设施、云平台等。达到“人-车-路-云”的高效协同。

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同时建设支持车路协同的无线通信网络。加快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升级,不断满足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在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方面,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立项、审批、建设、验收、投运等环节的管理规范。

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规划(2021~2035)》并不是对过去规划的推倒重来,而是现阶段产业政策的延续,也是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