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编者在某乎网站上回答一个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进行L型转变,汽车市场未来应该何去何从?

我个人觉得这件事儿还是非常有讨论价值的,没错,今年的车市增长速率看起来有些疲软,一线走量品牌销量出现了不同的下滑,高端奢华品牌的增长也捉襟见肘,唯独二线豪华一片繁荣,有人解读是贫富差距增大,也有人解读是消费升级明显。不管怎么说,汽车行业迎来了转折期。

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似乎是业内人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颇受业内外看好的新能源领域仍然没有解决续航焦虑和充电焦虑两大根本问题,锂电池的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导致发展新能源变成了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游戏。2020年双积分政策开始发功,对于车企们来说,2019年也将迎来最为关键的冲刺时机。

铅酸蓄电池应该会重新被重视起来,虽然它的电容密度并不如锂电池表现的那么好。事实上,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诸多车企可能会采用铅酸蓄电池来降低产品的成本,要知道它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充电循环能力方面同样具备锂电池无法企及的优势。

也就是说,在2019年,我们或许在续航里程上难以有所突破,但是我们购买电动车或混动车的购车成本可能会有相当幅度的降低。

SUV市场应该何去何从?

今年后半段家轿市场上的增速已经超过了SUV市场,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好消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广州车展上看到如此多的自主家轿的诞生,不可否认,二三线自主品牌如临大敌的姿态,确实让人有些担心。

2019年汽车消费更加趋于理性,用有限的预算去撬动无限的需求,多元化表现的产品会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运动操控和家用舒适的界限将会变得更加模糊,对于玩车一族来说,这看起来有些荒唐。

事实上,包括合资车企在内,大家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另一方面,以SUV作为品牌主力的车企可能会向着轿跑SUV方向进行发展,来讨好更加年轻的消费者。

可能会出现哪些黑科技?

自动驾驶技术是重点关注对象,今年长安汽车发布了"北斗天枢"计划,让我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度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虽然在市场上推广这些技术仍然需要面对一些政策上的难关,不过对于车企而言,只要拥有足够的利润或者产品竞争力,相信他们会推动这项技术加速上路。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会是2019年车企强调的重点,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这项技术可能会出现井喷式发展。

面部识别是一个有趣的点子,但是消费者会不会为了这项功能花费几千元?这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过去被消费者评价为最没用的汽车配置中,就有座椅记忆功能,如果通过面部识别来做到一些个性化的设置,比如更换主题、氛围灯、调节座椅角度等等,看起来很COOL……然而,谁用谁知道……

汽车和手机将会更加的紧密。在过去我们已经见识过各种有趣的车机互联系统,包括出行组队乃至全息投影,尽管他们被消费者吐槽"没有什么卵用",但是趣味性确实是车企们在未来会比较在意的产品属性。

在2019年,汽车和手机之间的互联将会更加紧密,在过去我们用手机来记录我们的出行轨迹以及运动量,在明年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汽车来实现这些……

设想一下:今天您出行共计XXX公里,堵车X分钟,油耗XX,超过了全国99%的车主,获得"神行太保"称号,一键分享XX圈!

又或者:今天您路过XX博物馆,曾有XXX位车主在此签到!

随着BTA大军进入汽车领域,他们会动用互联网思维,来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当然了,社交同样是他们必争之地,"得用户者得天下"他们对此拥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总体而言,差异化的竞争将会在2019年更加被汽车厂商们重视,借着移动互联的领先来推动汽车行业的领先是自主品牌最为明智的选择。而合资品牌则会在2019年带来大量的新能源产品,来瓜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豪华品牌将会继续降低门槛;汽车产品将会摆脱工具属性的限制,变得更加的多元化。